印记2022·韧性:迎风踏浪织锦绣
发布时间: 2022-12-31

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受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影响,2022年,我国纺织行业供需两端压力叠加,行业运行呈现放缓态势。
即便如此,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在主要市场库存积压、订单减少等因素的影响下,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实现2976.3亿美元,同比增长4.3%。越是在艰难的时刻、越是在复杂形势下,越体现出我国纺织行业坚持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稳定释放发展韧性,持续抗风险能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产业发展稳中求进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我们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指出,回顾纺织行业10年来的发展,一丝一缕,彰显韧性;一丝一缕,承载民生;一丝一缕,连接全球。中国纺织行业以高质量的发展、历史性的成就,树立起“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的产业形象,构筑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解决民生与美化生活的基础产业、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的产业定位,勾勒出“世界纺织科技的主要驱动者、全球时尚的重要引领者、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进者”的产业愿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孙瑞哲强调,党的二十大为纺织行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战略引导。我国纺织行业带动全社会2000多万人口的直接就业,中小微型企业占比达到99.8%。多元化的产业生态和多层次的产业结构赋予了行业未来更大的人口容纳能力和创新创业空间。行业具备将人口优势进一步转变为发展优势和市场优势的能力。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纺联产业经济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深化转型升级、提高发展韧性、化解风险挑战,仍是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纺织行业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科技、时尚、绿色的高质量发展重点,努力巩固经济平稳恢复基础,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潜力,继续发挥好纺织行业在保障生产供给、激发内需活力、改善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运行目标和高质量开启新征程做出应有贡献。

创新路上勇毅前行

面对不平凡的2022年,纺织企业家们感慨良多。这一年,纺织人以坚定的信念,努力在创新的道路上坚毅前行。在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市场需求减弱、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多重考验下,一年来,新乡白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乡白鹭”)克服困难、深挖潜力,坚持把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装备创新、研发创新摆在公司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节能降碳、科技创新、智能制造、项目建设、市场开拓等工作,公司发展韧性不断增强。新乡白鹭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产业升级、促进发展的重要抓手,年产3万吨氨纶项目和年产6000吨再生纺氨纶纤维项目顺利投产,年产4万吨氨纶项目即将进入试生产。年产5万吨生物质纤维素纤维项目一期工程、“日产10万吨工业水厂”项目和360吨/时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为公司发展增添新的经济增长点。纺织中小企业也在通过加强设备与产品工艺适用性的研发,在产品创新上力求突破,获得增长空间。山东针巧经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针巧公司”)是一家主营经编面料研发生产的企业。针巧公司董事长崔霞告诉《中国纺织报》记者,经编间隔织物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这种产品的特点是采用经编工艺可以一次成型,织物结构上有很大优势,产品具有弹性。表层是天然纤维,中间层使用涤纶单丝,刚性比较好,产品广泛用于汽车内饰上。今年公司加强技术研发,突破了车用内饰经编产品的耐日晒牢度不理想的难题,在工艺稳定的条件下可达到240小时色牢度4级,产品达到了国家GB/T16442.2汽车内饰面料日晒标准,已与多家国内新能源汽车座椅厂合作,目前已成为山东省内汽车内饰针织面料的优选供应商。针巧公司今年还加大了例如竹纤维、具有凉感的化纤功能性纤维等新型原料在产品中的使用,在生产过程中克服一系列技术难题。经编设备因为机器结构的原因,对纱线原料“只能吃细粮,不能吃粗粮”。针对天然纤维毛絮多、强力小、在经编间隔织物生产技术难度大的问题,针巧公司与纱线原料厂联合进行技术攻关,解决了织造过程中纱线断头率高的问题,目前已实现了棉纱、竹纤维纱线的顺利织造。在家纺领域,公司目前生产的面层为棉的经编间隔织物,开始用于儿童床单用品,竹纤维经编间隔大量用于厨房清洁用品。

抓住机遇主动作为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局势日趋紧张,世界经济复苏和商贸往来面临各种挑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共同撰写的《世界开放报告2022》指出,世界开放总体呈下降态势。柯林斯词典不久前公布了2022年度词汇“Permacrisis(长期危机)”,以此概括当前的全球形势。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企业更需要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力求把外部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浙江省纺织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贸易一部总经理陈加祥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这三年来,公司和客户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少了,有些客户订单转向其他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发挥出自身产业优势。在出口业务上,我们持续向客户推出新款面料和服装,让对方感受到我们在质量控制、准交期、产品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增强对客户的吸引力和客户黏性,努力把握住市场和订单。陈加祥还表示,最近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十条”出台以来,抓住时机“走出去”是必要的。他的团队正在抓紧做出境调研市场、拜访客户的计划,争取实现外贸业务的高质量平稳发展,为明年打下好基础。崔霞表示,2022年市场整体形势不太好,公司经营的经编、纬编类汽车内饰面料,以前是通过外贸公司出口到日本市场。今年日元贬值,采购商进口成本提高,日本市场订单有所减少。

“虽然承受压力,但我们也在积极想办法,及时调整。国内北方地区经编类面料生产企业不多,我们相对有一些优势。今年物流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买家希望就近能完成的订单尽量就地采购。青岛出口日本市场的订单较多,生产可以就近完成。我们抓住这个契机,努力保证订单。”崔霞说。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进入2022年四季度,外需不足成为突出挑战,但外贸发展仍然具备有力支撑,外贸产业基础良好,企业履约、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稳外贸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国际航班班次明显增多,四季度外贸运行将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越是逆风飞翔,越能展现韧性;越是逆水行舟,越能彰显活力。当前,中国纺织“稳”的基础在不断加固,“进”的动能在不断集聚,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