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银四”刚拉开序幕,原油价格就一路“狂飙”,带动聚酯产业全线飘红。有业内人士感慨道:“当前的市场形势,已经承受不起原料端的大起大落,维持稳定才是最好的。”
市场调研情况
据调研,3月初,某家织造企业的坯布库存维持在150万米左右,以乱麻、缎面雪纺、桃皮绒等品种为主。按理来说,1-5月期间这些面料是不会出现库存积压的,仅一个月之内,该企业的坯布库存量就回落至70-80万米附近。
数据监测显示,自3月中旬起,受访的织造企业就逐步开启了坯布去库模式。截至4月7日,这些织造企业的坯布库存仅维持在34天左右,但这次库存降低并非由销售层面主导,而是贸易商囤货所致。
随着美欧纺织服装需求下滑,外贸订单不足已成事实,内销订单逐渐被纺织企业寄予厚望。疫情放开后,乐观预期使贸易商纷纷提前备货。进入3月中旬后,纺织市场表现不及预期,后续订单延续性不足,坯布企业出现降价抛货等现象,贸易商囤货热情空前高涨,纺织市场出现了“问问行情都一般,看看染厂却爆仓”的怪相。
纺企谨慎接单
一般来说,成本面和需求面是影响面料价格变动的关键因素。
3月初,由于市场热销带动,某企业弹力缎坯布价格从4.0元/米上涨至4.3元/米。近阶段,原料价格节节攀升,FDY150D从3月6日的8300元/吨上涨至4月7日的8600元/吨,然而,本次原料上涨大概率要依靠织造企业自行消化,纺织市场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游并不愿意为涨价买单。为了应对此次原料上涨,部分纺企不得不谨慎接单。
整体来看,近阶段涤纶长丝价格上行的动力主要来自成本端,因此市场仍需关注原料动向。而原料PTA新产能的投放力度依然较大,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PTA期现上行压力不断增加,对涤纶长丝支撑有限。同时,涤纶长丝新投项目也不小,中西部新投放的喷水织机、加弹机即使如期投入使用,就目前终端纺服订单情况而言,整体需求也难有提升,因此不乏部分涤纶长丝企业为保价启动第二轮减产计划。
(来源:全球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