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多数航线运价持续上扬,纺织服装二季度出口贡献率有望增强!
发布时间: 2023-04-14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47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9.2%,贸易顺差7592.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扩大690.6%。
  然而,不少受访企业表示,今年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外贸生意不好做,纺织服装出口额占货物出口总贸易额比重下滑了22.3%,按拉动度分解,纺织服装类别拖累同比增速1.02%。
纺服出口比重为何下滑?
  1、欧美银行爆雷影响居民消费水平
  欧美各大银行暴雷表面上是由流动性危机所致,但根源在于加息和信任危机,而欧美银行的暴雷可能会给居民消费水平造成影响,由于银行破产或者财务困境,可能会导致信贷紧缩,使得消费者难以获得信贷。这可能会导致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减少,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2、消费者需求下降
  在各类出口货物中,纺织局限性较大。例如,在走访中一位从事服装面料贸易的外贸老板表示,受通胀影响,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对穿衣没这么讲究,自然也就降低了对服装的需求。
  3、面料耐用性提高
  虽说衣服够穿,但是衣服作为一个消耗品也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但本地市场中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是化纤面料,化纤类面料天然耐用,这就延长了人们对衣服的采购周期,很多面料都囤货在了贸易商和现货超市里。
  4、销售模式开始改变
  从终端服装企业来看,现在的服装企业对面料“快反”要求越来越高,曾经的服装企业都是把衣服做好了卖,但是现在服装企业采用预售的模式,在已知卖多少衣服的情况下去采购面料,这样就规避了大量面料在服装端堆积。其次,不少服装企业或者品牌更多地做起了联名款/限量款,生产的数量都在服装企业的可控范围内。但衣服总归是人们的必需品,等居民消费水平回归正常,纺织服装类的消费品还是有很大潜力的。
港口忙起来了!
  港口是外贸的晴雨表,外贸需求直接影响了港口的繁忙程度。多家港口企业表示,3月以来,港口空箱堆存水平已从高点回落,用箱量正逐步恢复,且多家港口企业的一季度数据也好于去年同期。随着外贸需求不断恢复,市场运价亦开始企稳回升,多数航线运价已连续两周上扬。此外,作为外界观察外贸经济的重要窗口,义乌各项指标的回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贸需求开始回升。有业内人士预计,外贸行情有望进一步回暖。此外,随着运输需求不断恢复,供求关系日渐平衡,市场运价企稳回升。同时,为提升新年度长约运价,船公司也在努力推升现货市场运价,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上涨33.15点达956.93点,涨幅3.59%,连续两周上扬。
外贸行情逐步回暖

  除日渐繁忙的港口业务、企稳回升的市场运价外,被誉为“世界超市”的浙江义乌各项数据的全面回暖也让人感受到超出预期的外贸复苏态势。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义乌人气恢复、订单和企业效益均反弹,人流、物流、商客数量回升,价格指标亦回暖。
  不过,对于外贸的恢复,业内仍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不同的行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比如新兴行业,如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的出口韧性较高,而二季度外贸行情虽有所回调,但较明显的回暖预计会出现在三季度。

(来源:全球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