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上纺织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比例超70%;打造超150个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培育推广超200个示范作用强、易复制推广的数字化转型典型解决方案……未来三年,我国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目标已明确。
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国际优势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服务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我国纺织业长期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介绍,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竞争格局加剧的背景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份额虽仍居首位,但部分品类占比有所波动,单纯依赖规模和成本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张立表示,《实施方案》系统部署了通过数字化全面驱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的任务,系统重塑产业价值创造模式,旨在从根本上改变依赖规模扩张的路径,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
近年来国内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者对纺织品的绿色化、个性化、品质化等需求快速增长,纺织业传统的生产模式稍显“力不从心”。
“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正在改变高耗能、高投入的传统发展模式。”孙瑞哲介绍,数字化监测体系能够实现能耗、水耗、碳排放的实时感知与智能调控。智能算法优化工艺参数,可以大幅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
在张立看来,《实施方案》着力推动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等模式发展,支持建立民族特色纹样等文化创意数据库赋能设计创新,优化产品供给。这些措施旨在通过数字化转型精准捕捉并快速响应消费新趋势,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增强产业的文化自信。
《实施方案》发力信息技术赋能与模式业态升级,着力推动打造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引擎。在技术创新上,提出以“揭榜挂帅”攻关关键技术,构建数据管理体系,深化AI等技术应用;在模式创新上,提出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生产,拓展服务化延伸,强化全过程数字化管理等。
加力系统性技术部署,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劲驱动力。
孙瑞哲还告诉记者,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趋势、AI辅助设计创新、虚拟现实构建体验场景,数字化转型推动时尚产业从物质生产向文化生产、从产品导向向体验导向转变。
《实施方案》多维度发力,既有针对性地提出夯实基础的支撑举措,又前瞻性地谋划高质量发展路径。在基础支撑方面,提出以标准为引领构建体系,借质量管理数字化提升竞争力,着力培育标杆与创新载体、壮大服务队伍;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推动材料产品高端化、制造智能化、产业绿色化、行业融合化发展。
健全标准体系,夯实质量根基,引领规范发展。
近年来,波司登聚力建设部件库、模具库、数字样衣、开款视频库,向上游面辅料供应商共享统一的数字化标准,建立智能化质量追溯体系,加速推动供应链品质从管控、预防迈向自主、创新及领先,实现原辅材料高品质、一体化、全品类、集约化采购管控。
张立告诉记者,我国纺织工业要构建覆盖全链条的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我国在全球纺织数字化领域的话语权。他还提出,要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加强面向新材料的中试平台建设,推广智能在线检测装备与质量追溯系统,筑牢“中国纺织”品质根基。
鼓励标杆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浩荡征途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号角已正式吹响。未来,产业各方应携手同行,以实际行动落实方案举措,推动我国纺织工业构建起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新生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中国工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