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金三发·德佑”杯全国大学生非织造材料开发与应用双创大赛成果发布近日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以下简称“CINTE25”)上举行。大赛共评选出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含“德佑·擦拭未来之星”1项),二等奖15项(含“德佑·绿色发展奖”5项),三等奖57项。
本届大赛聚焦创新与可持续主题,共有29所高校的249项参赛作品,参赛高校比上届增加8所,参赛作品涉及卫生滤材、生物医药、家居装饰、特种防护、智能传感等领域,突出了非织造技术的跨学科性、工艺灵活性、结构多样性、应用可替代性和绿色发展的可持续性。大赛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协会、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等共同组织。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桂梅指出,非织造布作为产业用纺织品的重要分支,在医疗、环保、土工、交通、新能源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非织造产业持续向高性能、高功能、高智能方向迈进,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全国大学生非织造材料开发与应用双创大赛是连接教育与产业、激发创新潜能的重要平台,有效促进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发布活动上,获奖学生代表对获奖作品进行解读。
天津工业大学唐孝颜对特等奖作品“一种新型高强复合纺粘微-纳米纤维非织造材料”进行了分享。苏州大学张星宇对一等奖作品“绿色碳中和可持续非织造医用胶带”的应用方向和前景进行解读。武汉纺织大学李宁介绍了获一等奖“德佑·擦拭未来之星”的“基于非织造布的擦拭用农残即时显色检测产品” 项目。
发布会围绕大赛主题,设立了创新创业面对面的交流环节。
浙江金三发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严峻表示,持续支持大赛体现了金三发对非织造布行业未来的坚定信心,也是对长期发展的战略投资。大赛为高校创新思想与企业需求提供了高效对接的平台,促进了技术转化效率。
河南逸祥卫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华表示,希望通过支持大赛,推动非织造材料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创新成果转化,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此次设立“德佑·擦拭未来之星”和“德佑·绿色发展奖”奖,是企业精准联结消费者、深化品牌对话、推动共创的重要举措。参赛作品充满想象力,为企业研发提供了宝贵灵感与方向,如农残检测、生物抗菌、温控与抗紫外线等跨领域应用,拓宽了产品创新的边界,颇具创意思维。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朵永超表示,大赛促使教学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将个人兴趣与科研和行业趋势有效结合;对教师而言,不仅要指导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拓展创新思维,更要着重促进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对学校科研与行业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锦琪昶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监王伟表示,企业的研发工作应注重在经济效益框架下推进技术研发与市场开发的结合,实现从个人创新到面向市场和消费者的创新转变。他建议赛事持续跟踪获奖项目的商业化进展,助力优秀作品更好地走向市场。
今年,CINTE25设立了全国非织造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区,集中展示了本届及近三年大赛的获奖作品,并对20余所高校的非织造教育成果进行了介绍。据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大赛还将提升和完善大赛的规范化水平,分析和追溯历届获奖项目成果转化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情况,并倡导和吸引行业多方优质资源共同助力。
(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