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6 万件球衣到 10 万颗足球,迎 “世界杯红利”义乌市场订单又爆了!
发布时间: 2025-09-19

距离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开幕还有9个月,“世界超市”浙江义乌已率先抓住赛事商机,驶入世界杯经济“快车道”。商户们接到的订单逐步增长,且未满足于现有产品模式,而是从产品设计、品类拓展到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全方位优化策略,精准匹配海外市场,抢占先机。

产品设计与品类持续创新

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者温从见深知,精准对接当地需求是竞争突围的关键。为方便采购商挑选,他专门制作“世界杯”主题画册,既包含传统强队的球迷服设计,也涵盖东道主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特色款式。与以往相比,此次设计款式更丰富,受众范围也进一步拓宽,新款推出后迅速获得海外客户青睐,有客户看到样品后当即确定订单意向,6月份便拿下了6万件的世界杯订单。

102|info|T1zExTB_YT1RXifGS2.jpg

在义乌,类似的产品创新并非个例。主营加油喇叭的凌天乐此次推出多种新款式,前不久就有一大批新款喇叭出口巴西。他提到,那种挂着带有国家标识旗子的喇叭,很受当地消费者喜欢。

更多商家则通过深度调研发力个性化定制:针对欧洲市场推出简约时尚风格的球迷用品,针对南美市场采用色彩鲜艳、充满活力的设计元素。部分商户还与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借助大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及时调整生产和库存策略;另有商家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整合足球、球衣、助威道具等多种产品,为客户节省采购时间与成本,这些举措让义乌世界杯周边产品在国际市场更具竞争力。

知识产权保护与客商集聚

除了产品端的创新,不少经营者还将目光投向长远发展,格外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以温从见为例,今年年初起,他便着手布局球迷服的设计和外观专利申请,目前已在海外成功拿下40多个款式的专利。

102|info|T1BVCTBvxT1RXifGS2.jpg

随着世界杯商机逐步释放,义乌市场的吸引力持续攀升。如今,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区已有不少外国客商穿梭于摊位间寻找商机。经营户周燕娟的摊位上,美加墨世界杯主题的围巾、帽子、眼镜等产品已开始出货,其中帽子多以每款10件、20件的量成交,每件约600个。

102|info|T1BZATBmYT1RXifGS2.jpg

回顾以往赛事,世界杯总能为义乌带来可观的流量与出口增长。据义乌体育用品协会估算,上一届卡塔尔世界杯32强锁定后,“义乌制造”占据了全球世界杯周边商品市场约70%的份额。义乌海关数据也印证了当前的增长态势:今年前7月,义乌体育用品及设备出口总额达67.8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对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个主办国的出口额为18.8亿元,同比增长10%。

扩产提速与物流助力

订单持续增长,按时、按质、按量交付成为商户的核心任务。为抢抓商机,义乌多家生产世界杯周边产品的企业纷纷扩产提速。一家体育用品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忙着刷胶、缝线,全力保障足球的品质和耐用性。受世界杯带动,该公司足球销量持续走高,目前月均产量超10万个仍供不应求,已通过调整生产计划、增加生产班次应对需求。

102|info|T1V.ETB4hT1RXifGS2.jpg

义乌温尔思针织有限公司的多条生产线同样满负荷运转。为应对世界杯产能需求,工厂去年就新增20台机器以提升效率。业务经理尚亚兵表示,目前正抓紧赶制外贸单子,争取提前完成,待世界杯订单下达后全力攻坚。据介绍,该工厂目前一天可生产约3万顶帽子、1万条围巾。

102|info|T12oJTBmxT1RXifGS2.jpg

结合以往经验,随着赛事推进,客户还会追加订单,预计9月底至10月初,义乌经营者将迎来订单高峰。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跨境电商物流升级,为订单交付提供了重要支撑。高效物流不仅缩短了运输时间,还降低了成本,让世界杯周边产品能更快抵达海外消费者手中。尚亚兵举例,通过空运发货,基本两三天就能送达目的地,大幅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纺织行业与区域经济迎多重利好

此次世界杯商机不仅激活了即时订单,更对纺织行业及地方经济产生了多层次、持续性的利好。

世界杯相关的球迷服、围巾、帽子等针织品需求激增,直接带动上游纱线、面料等原材料采购量增长,为纺织产业链各环节注入活力。为应对订单高峰,企业通过新增设备、优化生产流程实现产能升级,在提升短期交付能力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的迭代,增强了后续承接高端、大额订单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针对不同市场的个性化设计需求,倒逼企业从“批量生产”向“柔性定制”转型,加速产品结构优化,为行业开辟差异化发展路径。

102|info|T1VVKTBmYT1RXifGS2.jpg

同时,世界杯作为全球性流量入口,进一步巩固了“义乌制造”在全球体育周边商品市场的核心地位,提升了区域品牌的国际认可度。出口数据的稳步增长,不仅拉动了当地外贸规模扩张,更带动了物流、包装、仓储等配套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赛事订单—生产制造—配套服务”的经济联动效应。此外,企业在知识产权布局、跨境电商合作等方面的探索,为义乌外贸模式从“产品输出”向“品牌+服务输出”转型提供了实践经验,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长期动力。

(来源:全球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