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总投资概算达16亿元的高端印染项目正式落户郓城县经济开发区,为当地纺织产业升级按下“加速键”。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将弥补郓城县纺织产业链在印染环节的缺失,更将推动整个产业向绿色、高端化方向转型,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项目选址优势明显,规划推进稳健。该高端印染项目地理位置精准,东邻开发区,南接规划二路,西靠郓信厂区,北临规划一路,交通便捷、产业集聚条件优越,为项目运营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规划总占地面积425亩,其中95亩已获正式批准,为前期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郓城县纺织产业基础雄厚,为项目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该县纺织产业主要集聚于黄泥冈镇、潘渡镇、黄集镇、随官屯镇、丁里长镇,并在南赵楼、郭屯、玉皇庙、张营及县城区域呈分散分布。目前,全县共有纺纱企业168家,总规模达350万纱锭,年产各类棉纱超过60万吨;织布企业30家,年产布匹3.9亿米以上;化纤企业11家,年产涤纶纤维等产品23万吨;服装加工企业96家,年产各类服装超400万套。2023年,全县规上纺织业产值突破216亿元,吸纳就业近7万人,荣获“中国棉纺织名城”和“棉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区”称号。
该项目依托郓城纺织产业优势,计划通过合作等方式重点引进四项高技术印染工艺:
无水染色技术,以超临界CO₂为介质,实现染料溶解与上染,并完成CO₂循环利用。该技术特别适用于涤纶、尼龙等面料,尤其在牛仔、户外及运动面料染色中表现突出。其核心优势包括无废水排放、CO₂回收率≥95%、能耗降低约40%、色牢度约4级。经该技术处理的面料在多次水洗或摩擦后褪色极轻微,有效避免“洗一次掉一次色”或“沾染浅色衣物”问题。全流程耗时仅4–5小时,远低于传统水染工艺的24–48小时。色牢度优于常规水染,可直接满足国内一线品牌及欧美市场的质量要求。
数字化冷转移印花,可实现高精度“点对点”转印,在常温条件下通过标准化载体完成转移。该技术适用于牛仔、梭织/针织及家纺面料,工序简化、图案清晰、层次丰富,具备快速反应能力,但部分配方在色牢度与饱和度上略逊,并对面料结构有一定要求。
活性染料喷墨印花,采用水性活性墨水直喷工艺,经汽蒸固色后与纤维形成共价键结合,适用于棉、麻、丝、天丝/莫代尔等材料,广泛用于高端定制和家纺产品。色彩鲜艳、色牢度优异(4–5级),适合小批量柔性生产,属环保水性体系,但工艺流程较复杂,涵盖前处理、后处理、汽蒸及水洗等环节。
等离子体处理(前/后整理),借助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实现刻蚀与接枝,显著提升纤维的亲水性、可染性与黏附性,适用于前处理、喷墨前后处理、固色及拒水整理等环节。该技术可实现节水率≥90%、助剂用量减少约35%、能耗降低约15%、废水浓度削减约25%。
上述无水染色、数字化冷转移印花、活性染料喷墨印花及等离子体处理等技术,均属低能耗、环境友好的高端印染工艺,符合绿色化发展潮流。它们的引进将有力推动郓城纺织产业从传统制造向绿色、高效、智能化现代模式转型。
该高端印染项目对郓城县纺织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将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形成从纺纱、织布、印染到服装加工的全产业链闭环,提升整体竞争力。绿色印染技术的应用将助力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此外,项目建设和运营还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带动配套产业成长,为县域经济增添新活力。
随着该高端印染项目的持续推进,郓城县有望在纺织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方面走在行业前列,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标杆。期待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实现其应有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推动郓城纺织产业迈上新台阶。
(来源:中喷网)